一、机械性能方面
硬度
初始硬度要求:
东莞模具制造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要承受各种压力、摩擦力等。对于不同类型的模具,原材料的初始硬度要求不同。例如,冷作模具钢用于冲压、冷挤压等工艺,其原材料硬度一般要求达到 HRC58 - 62(洛氏硬度)。这样才能在加工初期就保证模具的耐磨性,减少模具在加工过程中的磨损,并且在模具使用过程中能承受工件的变形抗力。
硬度均匀性:模具原材料的硬度分布应尽可能均匀。如果硬度不均匀,在模具加工过程中,例如在进行切削加工时,会导致刀具磨损不均匀,影响加工精度。而且在模具使用过程中,硬度较低的区域容易出现凹陷、变形等情况,降低模具的使用寿命。一般要求同一批次的模具钢材料,硬度偏差在 ±2HRC 以内。
强度
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模具在工作时需要承受较大的成型力而不发生永久变形或断裂。像注塑模具,当塑料熔体注入模具型腔时会产生很高的压力,模具原材料的屈服强度一般要达到 1000MPa 以上。较高的抗拉强度能保证模具在受到拉伸力时(如在模具脱模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拉伸力)不会出现裂纹或断裂,确保模具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韧性
东莞模具制造原材料需要有良好的韧性,尤其是在一些容易受到冲击载荷的模具制造中。例如冷冲模具和锻造模具,在工作过程中会受到冲击力。良好的韧性可以使模具在承受冲击时不会轻易断裂。热作模具钢在锻造过程中,要承受坯料变形时的冲击力,其冲击韧性要求较高,一般夏比冲击吸收功(Ak)要达到 30 - 50J,这样才能保证模具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下正常使用。
疲劳强度
许多模具在工作过程中会受到周期性的载荷作用,如注塑模具的开合模过程、冲压模具的连续冲压等。原材料具有较高的疲劳强度可以防止模具在反复加载和卸载的过程中出现疲劳裂纹。对于一些高精度模具,疲劳裂纹的出现会严重影响模具的精度和使用寿命。一般通过材料的化学成分、组织结构等因素来提高其疲劳强度,例如加入合金元素细化晶粒,提高材料的抗疲劳性能。
二、物理性能方面
热膨胀系数
对于热作模具(如压铸模、热锻模),原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在工作过程中,模具会接触高温的金属或塑料熔体,模具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应与加工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相匹配。如果热膨胀系数过大,在模具受热时会发生过度膨胀,导致模具精度下降,甚至可能出现卡死的情况。例如,在压铸铝合金的模具中,应选择热膨胀系数较小的模具钢,以保证模具在 500 - 600℃的工作温度下仍能保持良好的尺寸精度。
导热性
良好的导热性有助于模具在工作过程中热量的散发。在注塑模具中,当高温的塑料熔体注入型腔后,模具需要快速将热量传递出去,以缩短成型周期并防止模具局部过热。例如,铜合金模具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其导热系数比普通模具钢高很多,可以有效地提高模具的冷却效率。但铜合金的强度相对较低,所以通常会采用铜合金镶块与模具钢相结合的方式来利用其导热性优势。
三、化学性能方面
耐腐蚀性
模具在工作环境中可能会接触到各种腐蚀性物质。例如,在塑料注塑模具中,有些塑料在加工过程中会释放出腐蚀性气体;在压铸模具中,金属熔液也可能对模具产生化学腐蚀。因此,模具原材料需要有一定的耐腐蚀性。不锈钢模具钢含有铬(Cr)、镍(Ni)等合金元素,能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钝化膜,阻止氧气和水与内部金属接触,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适用于一些对耐腐蚀性要求较高的模具制造。
抗氧化性
对于热作模具,尤其是在高温工作环境下的模具,抗氧化性是非常重要的。在高温时,模具材料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皮。氧化皮的脱落会影响模具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例如,一些含有铝(Al)、硅(Si)等元素的模具钢,在高温下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氧气进一步侵入,提高模具材料的抗氧化性。
四、加工性能方面
切削加工性
模具原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切削加工性能,这样才能在加工过程中保证加工精度和效率。良好的切削加工性意味着材料在切削时,刀具的磨损较小,切削力适中,并且能够获得较好的表面质量。例如,在模具钢中加入硫(S)、铅(Pb)等元素可以改善其切削加工性,使材料在车削、铣削等加工过程中更容易进行。
锻造性能
许多模具钢需要经过锻造来改善其内部组织,如使碳化物分布更加均匀。原材料的锻造性能包括其可锻性、锻造温度范围等。例如,一些高合金钢的锻造温度范围相对较窄,在锻造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否则容易出现锻造缺陷。锻造性能良好的材料可以通过锻造得到更好的组织结构,提高模具的质量。
热处理性能
东莞模具制造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热处理来调整材料的性能,如淬火、回火等。原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热处理性能,包括淬透性、回火稳定性等。淬透性好的材料在淬火时能够使整个截面获得均匀的硬度,避免出现表面硬、心部软的情况。回火稳定性高的材料在回火过程中,其硬度和强度下降幅度小,能够更好地满足模具的性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