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模具制造成型过程中有诸多严格的操作工艺,涵盖从设计到加工再到装配等多个环节,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操作工艺:

设计工艺
产品分析:根据产品的形状、尺寸、精度要求、生产批量等因素,分析模具的结构形式、分型面、脱模方式等,确保模具能够顺利成型产品,且满足生产效率和质量要求。
生成图纸:使用专业的模具设计软件,精确绘制模具的二维图纸,标注出各个零件的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等技术要求,为后续的加工提供准确的依据。
材料选择工艺
根据模具类型选材:根据模具的使用要求和性能特点,选择合适的模具材料。例如,对于注塑模具,常用的材料有 P20 钢、718 钢等;对于压铸模具,一般选用 H13 钢等具有良好耐热性和抗热疲劳性能的材料。
检验材料质量: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模具的性能和寿命,因此要对采购的钢材进行严格的检验。包括检查材料的硬度是否符合要求,通过金相分析来确定材料的组织结构是否均匀,以及采用超声波探伤等方法检测材料内部是否存在缺陷。
加工工艺
切削加工:包括使用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设备对模具零件进行铣削、钻孔、镗孔等加工操作,以获得所需的形状和尺寸。在加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切削参数,如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等,以保证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例如,对于模具型腔的加工,通常采用高速铣削工艺,能够在提高加工效率的同时,获得较好的表面光洁度。
电火花加工:对于一些形状复杂、难以通过切削加工完成的模具零件,如具有微细结构或深窄槽的模具,常采用电火花加工工艺。通过控制放电参数,使电极与工件之间产生电火花放电,蚀除金属材料,从而加工出所需的形状。
表面处理:为了提高模具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脱模性能等,需要对模具表面进行处理。常见的表面处理工艺有氮化、镀硬铬等。氮化处理可以在模具表面形成一层硬度高、耐磨性好的氮化层,提高模具的耐磨性和抗腐蚀性;镀硬铬可以提高模具表面的硬度和光洁度,有利于塑件的脱模。
装配工艺
零件清洗:模具零件在加工完成后,表面会残留油污、铁屑等杂质,需要进行清洗。通常采用专用的清洗剂和清洗设备,如超声波清洗机等,确保零件表面清洁,以免影响模具的装配精度和使用性能。
间隙调整:在装配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模具零件之间的配合间隙。例如,模具的型芯与型腔之间的间隙、滑块与滑槽之间的间隙等,都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调整,以保证模具的开合模动作顺畅,以及成型产品的尺寸精度。
调试优化:装配完成后首先进行空载调试,检查模具的开合模动作、顶出机构、滑块机构等是否运行顺畅,各部件之间是否存在干涉现象。空载调试合格后,进行试模调试,观察模具成型产品的情况,从而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模具的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时间等。
以上只是模具制造成型过程中的一些主要操作工艺,实际生产中还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行业标准和企业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模具的制造质量和性能满足要求。